登录 | 注册 | 帮助

lxbfYeaa  DExWtSbs  1  保安  金永才 
从收藏作品到作品被收藏 ,他唤醒了沉睡800年的哥窑烧制技艺
2018/10/8 9:46:09  龙泉雲龍哥窑

他的哥窑作品曾多次被各国海关当“古董”扣押,被中国科学院鉴定为宋代瓷器,他的两件哥窑作品被选入世界首次哥窑展--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从收藏作品到哥窑作品被收藏,从农村到故宫;他以惊人的执着,带着儿时的梦想和血液里的基因,唤醒了沉睡八百年的哥窑烧制技艺。



王运龙哥窑作品



宋人博古图


哥窑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名,是为宋代宫造御器的官窑。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哥窑瓷器,约计仅300件左右。


然从宋代至清代,代都有仿烧哥窑世品不乏其数,均与宋哥窑器大不相同,宋代哥窑制技已失800年。




王运,非哥窑承人,中国传统,民间收藏家,文物估价鉴定家,泉云哥窑研究所(非遗传承基地)负责人,是代哥窑制技恢复和承的最具代表性人物。


2010年,曾有专业报道称“他(王运龙)用8年的时间,唤醒了沉睡800多年的哥窑烧制技艺”。


2013年9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考古实验室对“云龙哥窑”王运龙的哥窑作品,取瓷胎4个点,釉面4个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为:“本器物瓷釉的分析数据表明没有人为添加的现代化学成分;本器物的瓷胎和瓷釉的分析数据满足南方宋代瓷器特点…”(即王运龙的哥窑瓷器瓷釉没有任何现代化学成分,瓷胎和瓷釉满足宋代瓷器特征)



中科院检测报告截图


无独有偶,哥窑作品多次被各国海关误认为“古董”被扣押,要王运龙出具各种证明才得以放行。


2010年10月,美国收藏界泰斗,美国陶艺奠基人杰姆雷德,携六个国家的收藏专家,亲赴龙泉,专为王运龙的哥窑作品举办了一场“哥窑研讨会”,并称云龙哥窑作品“做工非常精细,可与古瓷相媲美!”


2017年-2018年,云龙哥窑的两件哥窑作品被选入世界首次哥窑展“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展出。



云龙哥窑在故宫(视频)


很多人醉心于哥窑之美,困惑于哥窑之谜,却很少有人了解哥窑烧制之难。哥窑烧制之难,可以引用王安石的一句诗“看似平常最奇,成如容易却艰难。”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品味,却能平淡中见奇绝;看似不费力,却是经过千锤百炼艰辛创作的结果。


然而,王运龙成功恢复宋代哥窑烧制技艺,却带着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自于龙泉青瓷古窑区山水的养育;来自于他对古代哥窑器的痴迷与缘分;更是来自于,这片土地上世代制瓷人基因和血液里的传承。




王运龙,1967年出生于浙江省龙泉青瓷发源地,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窑址区域)“瓷仙故里”—大梅村,祖辈制瓷为业。


大梅村,是宋代哥窑、弟窑制瓷先祖“章生一”、“章生二”最早落脚和开始制瓷的地方。王运龙自小在古窑区长大,那时,窑区的山野间随处可见青瓷碎片,旧匣残钵。王运龙自小对这些古瓷片非常喜爱,放牛砍柴间,捡到精美的瓷片,是他最快乐的事情。休息时,总是会掏出刚捡到的瓷片仔研究起来,其中,那些开着特殊片的哥窑瓷片更是深深着迷。




曾有人问过王运是什么候开始懂瓷器收藏的,回答说:“我也不清楚,没有人教我如何定古瓷器,我自然而然就会了。也是我小候就看很多的古瓷片,古瓷的胎土,釉色,以及器型都有一种天然的熟悉感。因,有候看到古瓷器都会心跳加速,从二十来开始,手上有点,就拿去古瓷器了,这样慢慢开始收藏。而且,我的收藏,大部分是各个朝代的哥窑精品瓷器,这些哥窑瓷器我基本上都舍不得转手买卖,自己珍藏着,这也为我后来研究烧制哥窑提供了很好的标本。”


,正是种天然的熟悉感,和古瓷的热爱,才是王运成功恢复哥窑制技的最大因素。然而,种天然的熟悉感从哪儿来,又怎么的清楚呢,或就是从片土地上千百年来,世代制瓷先祖的血液和基因里来。


开始研究和烧制哥窑器


2003613日、14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发现之旅栏目播出了一个四集的《哥窑谜案》节目,节目认为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产地,可能在龙泉,或者杭州,或者景德镇。哥窑产地到底在哪里成为了千古之谜,考古界至今仍没有定论。

 


王运龙收藏作品“南宋哥窑月白釉荷叶洗”


看到这期电视节目,潜心哥窑收藏的王运龙心里五味杂陈。他清楚地记得,在大窑群山里,一个叫夜坞底的地方,他亲眼见过月白釉哥窑瓷片,有明显的紫口铁足、金丝铁线”特征;而且,当地世代一直流传着的“瓷仙始祖”章家和章氏兄弟哥窑,弟窑的故事,供奉祭拜至今,加上各种历史文献对哥窑记载。很明确,哥窑就是在龙泉大窑地区。如今,怎么突然就成了千古之谜了呢?为了证明哥窑就在家乡龙泉,王运龙慢慢萌发了研究和烧制哥窑的想法。有了倾尽毕生之力,恢复和传承先祖烧制哥窑技艺的梦想和使命感。


当时的王运龙已事业有成,为了更好的研究和烧制哥窑,他放弃了城里优越的生活,一个人重新搬回到大梅村,在老家建起了一座青瓷小作坊,取名金丝铁线窑瓷作坊(现在龙泉云龙哥窑研究所)。




龙泉云龙哥窑研究所(非遗传承人基地)


研究和恢复烧制哥窑的过程(王运龙阐述)


”我虽然有一些龙泉青瓷弟窑的烧制经验(小时候做过青瓷学徒),但是,哥窑是由铁胎烧制而成,从筛选胎泥到釉的配方,均比弟窑的工艺复杂、精细,其制作瓷器,拉坯、镶拼到烧制出窑,其精密度比弟窑更为讲究,其釉面到开片纹理也是弟窑无法相比的。”


最初回到村里,为了方便研究和烧制,在老屋附近建了一个柴窑馒头窑,一个气窑和一个电窑。从窑区附近寻来胎土和釉土研究配方。在没有任何人传授指点,不懂任何化学知识的情况下,凭着自己多年研究和收藏哥窑的经验,根据古瓷片标本特征,不断地试验,不断地烧制,也不断地改良和调整配方。




“最多的时候一年烧制80多窑,三个窑轮流烧,早上这窑放进去,晚上那窑出出来,有时候也会电窑烧到一定程度又换柴窑烧,还会把不满意砸掉的瓷片重新磨碎,重新当配料烧制,从中获得很多烧制经验。而出窑是最折磨人的时候,经常一开窑门,没有一件是自己满意的。不是因为配方不对胎釉不能完美结合,就是器型坍塌、炸裂,或者釉面达不到效果,“金丝铁线”更是无从下手,只能砸掉整窑瓷器,心情差到极点。”




每每这个时候,就会跑到古窑址,呆坐一整天。这是我调整心态,获取灵感的地方。每一次坐在这里思考,都好像是在跟先祖们进行一次次的隔空交流,让我找回信心,重新调整胎土和釉料配方。”


“龙泉窑,弟窑多为白胎,而哥窑则是黑色的铁胎;宋时青瓷器匠人,奉命用地上的泥土烧制天空和自然的颜色,弟窑纯正的釉色是粉青和梅子青,而哥窑,宋人追求最好的釉色是“月白”和“天青”,“月白”又是哥窑釉中最珍贵稀缺的釉色。哥窑的其它胎色和釉色,如“红砖胎”,“米黄釉”等,皆是因配方不对或烧制时欠火等因素形成的胎色和釉色,并非宋人追求的釉色效果。”


“因为我是搞收藏的,见过和收藏过很多古代瓷器。要追求什么样的器型,胎色,釉面效果我非常明确,我要恢复和烧制的是真正的铁胎和月白釉哥窑,这也是最难的。那时候我住的院子里杂草丛生,整夜整夜睡不着觉,资金耗尽,一米七几的个,瘦到九十多斤。”


“有一点我很占优势的是,我们这一带山水有着最好,最天然的哥窑铁胎烧制所需的瓷土—紫金土。我从小在窑区长大,对家乡的水土很熟悉,什么样的山脉有什么样的土,什么样的植被周边会形成什么特色的土,都非常了解。经常都是一个人上山采土,磨制,调配。”






“至于釉土的配置,我也有些许取巧的地方。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在窑址玩耍,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在釉料坑玩过,里面的釉土特别细,凝固在坑底非常硬。研制釉土的时候,我凭着印象去找到了釉料坑里的釉土层,用提炼出来的釉料结合我的铁胎配方,烧制过一个非常接近古代哥窑特征的哥窑瓷器。于是,我以寻得的釉土为标本,一点一点地改进釉料配方,虽然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但还好,最终得以配制成功。”



王运龙哥窑作品


“哥窑器最大的特征是“金丝铁线”,“金丝”和“铁线”,古代的哥窑器,有的是人工沁色,有的是埋在土里自然沁色而成;也有的是因为使用,加上千百年的氧化而成。要用人工沁色“金丝铁线”,用的是什么材料呢?”

 

王运龙哥窑作品


“很多年前,我在深圳出差,在一个书摊上看到一本关于青瓷的古籍,里面提到“金丝铁线”是用植物汁液配置出来的。我一直相信,肯定是家乡山野某些可以食用的植物或者草药制成。果不其然,有一次我跟村里一起长大的发小在附近村落,遇到了一位老人家。得知,根据古代哥窑的制作习惯,铁线是用当地土话叫乌饭槎的植物汁液加工的,而金丝则是用土话叫金膝的植物汁液加上鸡蛋黄制作而成的。乌饭槎是民间用来做乌饭的食材,而金膝则是民间过节染红鸡蛋的食材,两种材料在民间都是用于制作食品的,因此在饮食上不成问题,这也符合瓷器的日用功能。”



乌饭槎(铁线沁色植物)

膝(金丝沁色植物)


“不过老人尽管告知了金丝铁线的原料,但是有关植物汁液配比、烧制火候、烧制工序等还得自己去掌握。在得到老人传授的知识后,还是做了非常多的试验,终于在200812月成功的烧制出了具备紫口铁足、金丝铁线特征的月白釉哥窑瓷器。”


2010年,业内认可王运龙已恢复宋代哥窑烧制技艺。


地摊上偶遇美国“伯乐”


20101018日—22日,“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景德镇召开,王运龙除了去参观外,还带了几件自己烧制的作品在展会不远处设了个摊。不曾想到,有十几位外国友人经过(其中就有美国收藏界泰斗,美国陶艺奠基人,杰姆雷德),立刻被地上的哥窑器吸引,他们都一副很惊愕的样子看着王运龙的哥窑,然后轻声讨论。最后,翻译走上前来问王运龙:“这些哥窑器是哪里来的,卖不卖?”当得知这些哥窑器都是王运龙自己烧制的,所有人更加惊叹了,当场就买了几件作品。杰姆里德还跟王运龙约好展会结束,去王运龙的瓷坊“拜访学习”。



王运龙与杰姆雷德


20101024日,展览结束后,景德镇陶艺大师李见深,清华大学艺术史博士、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周思中,美国陶艺奠基人杰姆·雷德和来自英国,日本,德国等六个国家的陶瓷收藏专家赴龙泉,就王运龙的哥窑开了个“哥窑研讨会”。当时已是80岁高寿的杰姆雷德在仔细研究了王运龙的哥窑作品后评价做工十分精细,可与古瓷媲美,并收藏了一件王运龙制作的哥窑胆瓶。(此次研讨会轰动景德镇国际瓷博会,王运龙在业内名声大振)




第一次被海关当古代扣押


2010年,一位香港收藏家辗转购得一件王运龙制作的哥窑作品,在出境时,这件现代艺术品被海关查扣了,海关认定这是一件古代哥窑作品,是文物,禁止出境。尽管收藏家拿出了各种材料证明这仅仅是一件现代艺术品,但是海关邀请的专家还是认定,这就是一件古代哥窑!万般无奈之下,收藏家最终联系上了艺术品的制作者王运龙,王运龙在电话中向海关邀请的专家详细描述了这件哥窑作品的烧制经过,并指点专家找到了他烧制的标记,专家这才相信,这件哥窑作品竟然真是一件现代艺术品。

 

受到业内认可,走入高端市场


20124月的一天,香港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教授慕名走进王运龙当时在龙泉的青瓷文化会社时,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哥窑瓷器惊呆了,他第一句话就是问王运龙:这么多的哥窑瓷器,你是怎么收集到的?陪同考察的省文物考古所书记沈岳明和北京大学古博陶瓷专家、博士、教授秦大树,这才神秘地告诉郑教授:这些哥窑都是王运龙烧制的!怎么样?烧得不错吧?郑教授感慨不已,称王运龙的哥窑作品已经可以和古代哥窑传世作品相媲美。



王运龙哥窑作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传世哥窑馆藏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2012年,台北故宫的专家找到王运龙,带回王运龙的一件哥窑瓷器回台湾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王运龙的作品已经恢复了古代哥窑的传统烧制技艺,并有意邀请王运龙烧制哥窑礼宾瓷器。


随着王运龙哥窑作品的日益成熟,他的知名度在业界越来越高。先后被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董事长周新发,中国陶艺大典分典常务副主席,清华大学艺术史博士周思忠,中国工笔画协会会长林凡先生,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董事长周新发,国际古遗迹理事会印度分会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Rima Hooja等行家收藏。王运龙作品还被浙江省博物馆,龙泉市青瓷博物馆,意大利米兰市政府等收藏。王运龙哥窑作品还以国家名片的荣誉入编中国邮册珍藏版纪念册。



王运龙故宫展览作品


2017年,王运龙应邀参加故宫哥窑研讨会,两件哥窑作品“仿哥釉菱花口三足鬲式炉”,“仿哥釉双耳三足鬲式炉”被选入世界首次哥窑展“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展览。



云龙哥窑研究所龙窑


王运龙龙窑窑变作品


为了更好研究和恢复古代烧制技艺,王运龙在“云龙哥窑研究所”亲手与泥匠师傅一起建了一座十米长九间龙窑。龙窑柴烧,利用古人烧制哥窑的方式,在恢复和传承哥窑的基础上,哥窑的胎釉配方结合龙窑的特性,让土和火的艺术出现更多的可能性。


王运龙哥窑人物作品


王运龙,独具创新,用哥窑胎釉烧制人像动物等作品,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运龙最初的心愿已经基本实现。哥窑烧制技艺能在自己家乡得到传承和发扬,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哥窑,让世界重新定义中国现代哥窑,是王运龙毕生的愿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三百六十行劳务网  三百六十行工匠网  三百六十行经理人网
Copyright 2017 杭州钨锋数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service400@360laowu.com 微信号:cn360hr
浙ICP备1704256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16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