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帮助

lxbfYeaa  DExWtSbs  1  保安  金永才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2017/12/21 15:20:14  来源:希奇事儿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在七八十年代,大巴山区遍地都是瓦匠,特别是在重庆巫溪县各乡镇很多瓦匠每天都忙不过来,因为那时农村所希望的就是住上楼房大瓦屋,家家户户翻盖房屋,大量需要瓦片,也不象现在要有很多钱才敢建房。那时墙由泥巴筑,瓦由泥巴做,木料山上砍,准备点吃的就可以了,以至于当时农村里只要是男人就会做瓦,甚至很多女人都会做。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别觉得瓦房土气,那时好多人家的瓦房比起现在的小洋楼一点儿也不会差。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现在都住水泥房子,再也没有人做瓦了,再过些年这门手艺就彻底失传了,大巴山再也没有瓦匠了。趁着还没消失遗尽,看看这瓦是怎么做出来的。当然,笔者小时候也是瓦匠,小学还未毕业就做过十几窑瓦了,现在老家还是瓦房,冬暖夏晾,特别舒服。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做瓦首先是挖泥巴,把石子杂物挑选干净,倒在一个塘里淋些水,然后牵着大黄牛在里面来回地踩,直到把泥巴踩熟就可以了。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用泥弓将踩熟的泥巴撬起来,堆在做瓦的场地上。小时特爱玩这个,钢丝泥弓划泥的感觉真爽。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正式开始做瓦时,先要找两块木板,将这个泥巴用力一块一块地拍紧在木板上垒成一米多高的泥墙,并用泥弓修得四四方方的很好看。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然后用个叫”泥刨“的自制小工具把泥墙划成一片一片的,两只手端起来围在下一步的瓦桶子上。这是个技术活,初学时很多人端不起来,甚至端在半路上断掉了。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下一步就是把泥片围在瓦桶子上。瓦桶子是由几十块小小木条串连起来的一个上小下大可折合的小木桶,外面裹着一层布叫瓦衣子,这个小木桶就放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木制小转盘上。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泥片围上瓦桶子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封口,用一个带柄的弧形铁片(称为弯板)先把一头用力拍在瓦桶子上,然后轻贴着泥片顺时针方转一圈,两头就交合了。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接着就用力地拍紧拍光滑,一般瓦片大头处都有几条花纹,就是在弯板上挫的几个小缺口,这时候贴着泥片转一圈就形成了这种花纹。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觉得差不多了,就用一根统一控制高度的竹签再围着泥片转一圈,划去上面多余的部分,一个瓦桶子就算做好了。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轻轻一提,就从转盘上取了下来。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此刻就可以提到场地上去晒。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在扯出瓦衣子的时候,这可是一个技术活,扯的不好整个泥瓦桶就瘫软了下来,这个桶子就白做了。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一个人一天可以做几百个瓦桶子,场地晒满了就把快干了的重叠起来,大头对大头,小头对小头,翻瓦桶子是个技术活,有人可以重叠几十个。一个瓦桶子可以拍成四片瓦,拍瓦桶子也是个技术活,拍的不好四片瓦全烂,小时候最爱偷偷地去拍别人家的瓦桶子。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估计做够一窑了就可装窑烧瓦了。一般都是在带坎的地里挖一个大土坑,在近底部一米多处用泥砖垒一个栅格(称为桥子),底部挖开一个口子用于添木柴烧火。装好瓦后就点火,待火苗从底部蹿到顶上后,把握住时机赶紧用土在上面填一个池塘,装上水盖住下面的瓦。根据情况关火(闭窑),后续到了一定的时间每天还要放水下去。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大约一周左右时间,就可出窑了。把烧好的瓦片一叠一叠取出来就可盖房了。一般大巴山烧的瓦都是青色的,外面大多地方是烧成红色的,若在大巴山区烧成红色的了,一是烧瓦人技术不过关,二就是据说有别人使法术了。不管怎么样,以后整个大巴山再也看不到做瓦烧瓦了。

大巴山的瓦匠,一个走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手工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三百六十行劳务网  三百六十行工匠网  三百六十行经理人网
Copyright 2017 杭州钨锋数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service400@360laowu.com 微信号:cn360hr
浙ICP备1704256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1650号